空气流动在你眼里是风,在他眼里是98倍回报的投资机会
做科技投资就像一个高赔率的下注,只有愿意拥抱风险,才能带来解决方案。国外的 VC 似乎更愿意承担风险,它们投失败的案子比成功的更多,所以叫 “风险” 投资。它们可能更有理想,更愿意投资短期内难以商业化,但是长期价值巨大的科技初创公司。
在中国,一个新的创业群体开始涌现。他们年轻有理想,快速致富并不是他们的创业初衷。这样的创业者值得欣赏,因为理想决定了一家公司的上限。如果创业者的理想比较小,一定做不成 Google、Facebook、Amazon 这样的公司。
高翔,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加入峰瑞资本前,高翔在普林斯顿大学读机械与航天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包括内燃机燃烧效率和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他参与创办普林斯顿华人创业协会,为普林斯顿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了交流平台。他侧重于气象、能源、智慧城市、物联网领域的投资。他的邮箱是 gaoxiang@freesvc.com
走出实验室,告别推公式写程序的日子
我本科在北京大学读流体力学,后来在普林斯顿读机械航天工程的研究生,起初研究燃烧学——火箭燃料的燃烧模拟,后来做大气边界层、湍流相关的研究。我的一位美国学长毕业后直接加入 SpaceX。美国战机制造商洛克希德 · 马丁也经常来我们系招人。马赫三的飞机机翼是菱形的,要通过空气动力学来精细设计。但非常遗憾,这家公司只招美国人。因此,我的大多数华人同学去华尔街做量化分析。但金融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选择回国加入一家 VC,是因为风投行业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关注的是当下热点和未来趋势。我原来做学术、做科研,每天在实验室写程序、推公式,只能关注到极窄领域的学术前沿,应用价值有限。即便是偏应用的工程 PhD,做的研究离产业仍然比较远。比如,所谓做机器人,其实只是研究了某种控制算法,5 年也不一定能造出一台机器人。然而,做一家创业公司,是与科研完全不同的路。
许多留美 PhD 很容易在美国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但更希望实现伟大的抱负。
现在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氛围很浓,从 Facebook,Google 等顶尖互联网公司离职回国创业的也大有人在。至少,我感觉现在大家的顾虑比以前少了。一个原因是,虽然美国大公司的薪水可以让他们生活优渥,但现在中美的收入差距在缩小,中国的上升空间更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希望实现伟大的抱负,毕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理工科学生,在某些特定领域有独特、深入的研究,他们希望能把技术商业化,期待着改变世界。
做科技投资像一个高赔率的下注
“科技改变人类” 和科技投资是有些矛盾的。一名科研人员把技术从实验室带出来,是希望用技术提高社会效率,改善人类生活,怎么拿技术来挣钱不一定是他们的首要考虑。但是按照投资互联网的思路,投资人肯定希望短期内看到回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术创新项目不如模式创新的项目吸引人,因为前者的增长不会那么快,而且风险更高。投资模式创新的项目,哪怕 A 模式跑不通,可以尝试 B 模式,只要团队靠谱、执行力强,总能找到一条路。但是,对于科技类项目,如果技术被证实跑不通,或者某个应用场景跑不通,可能很难转型,甚至直接死掉。
不过,科技投资的一个好处是一旦技术找到一个市场庞大的场景,回报会特别高。因此,VC 想获得大于市场的高额回报,就要承担大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拿德州扑克举例,一直不入池,就没法挣钱。入池,就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简而言之,做科技投资就像一个高赔率的下注,虽然大部分风投机构都回避风险,但是只有愿意拥抱风险,才能带来解决方案。
中国目前比较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科技投资。国外的 VC 似乎更愿意承担风险,它们投失败的案子比成功的更多,所以叫 “风险” 投资。它们可能更有理想,愿意投资短期内难以商业化,但长期价值巨大的科技初创公司。
Google 和 Facebook 不计成本做了许多事情来改善人类生活。
包括 Google、Facebook 在内的大公司,也在加大投入,甚至不计成本地做很多改善人类生活的事情,比如用热气球做无线网络覆盖、核能发电、高空风能发电、生物医疗。在当下的中国,大部分公司还在考虑怎么挣更多的钱,可能下一个阶段,BAT 等大公司会愿意投入资本和资源来做一些对人类有价值但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在我看来,做对的事情,长远来看总是值得的。
科技投资在美国更成熟。以美国大学生创业为例,从高校走向市场,产业链很完整。美国的很多大学都设立专门的基金,支持学生创业。在普林斯顿 ,如果学生和研究人员有好的创业项目,可以向普林斯顿 E-lab 申请高达 10 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如果创业者在外面找到了投资方,E-lab 可以提供一笔同等额度的资金。
除了资本,E-lab 还会利用校友资源帮助学生创业者。许多在各行各业有名望的普林斯顿校友都是 E-lab 的讲师和顾问,其中包括贝索斯、前 Google CEO 埃里克 · 施密特、语言学习软件 Rosetta Stone 的创始人。
不止普林斯顿,许多美国大学都有连接学术和商业的实验室并设立基金。MIT Media Lab 的愿景就是 “传播与资讯通讯科技终将汇聚合一”。在 MIT Media Lab,许多教授热衷于把技术应用到产业。
气象和能源领域迎来创业潮,就像鲨鱼嗜血
我们科技组每位成员的投资方向都各有侧重,领域覆盖医疗、人工智能、新材料、环保,等等。
我主要看气象、能源、智慧城市、物联网相关的创业项目。以气象为例,它作为一门底层学科,对农业、能源、物流、交通、零售等许多行业都产生影响。在美国、日本、英国,有很多气象相关的商业公司,比如 The Weather Company、AccuWeather、Climate Corp。
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业气象服务在中国是市场空白,因为中国气象信息被国家垄断了。机遇始于 2015 年 6 月份气象局开始实施的气象局令(27号令)。依据 27 号令,中国的气象数据 2020 年一定要放开,鼓励民营资本和气象局合作。
这是一个蓝海市场。根据 “德尔菲气象定律”,企业气象投入产出比为 1:98,即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 1 美元,便可以得到 98 美元的经济回报。英国的气象服务已经全部商业化,年产值达到 2600 亿美元,美国 1600 亿美元,日本 100 亿美元,而中国只有 6 亿美元。
伴随着国家垄断行业对社会资本放开,气象和能源作为一个创业方向开始得到重视。比如,
能源:利用气象数据预测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同时结合电力数据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农业: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分析遥感数据,同时结合地面数据,来预测农田的天气情况、农作物成长情况、病虫害,并进行极端天气预警等。
出行:为用户提供短时、高精度地理位置的气象预报,可以精准到预报比如说一条线路或者一个区域的降水情况。这类气象数据服务对出行和物流公司的价值很大。据我了解,滴滴出行开出 10 万美金的价钱,寻找算法达人预测用车供需关系。
零售:把气象数据用于零售领域。比如,根据温度、湿度、辐射等信息定向给用户发广告。打个比方,在雾霾天推送隔离霜广告;如果紫外线特别强,则推荐防晒霜。
在我看来,未来无人驾驶、无人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繁荣都离不开商业气象服务的发展。但是,就像鲨鱼闻到血腥味,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涌入气象和能源领域。我发现中国的创业者比较容易从众,没有长年经验积累并且明知不可能那么多人成功,还是一窝蜂杀进去,就像之前大家都做互联网创业,后来做科技创业也都挤到了热门的 VR、AR、无人机、机器人领域。投资人需要学习的,是鉴别什么样的初创公司能在庞大的市场里分到一杯羹。
左手理想,右手商业
优秀的科技类创业项目不仅要有技术门槛,还要有应用场景。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业都是耍流氓。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可他不是一个商人。其他人以相对论为基础发明了 GPS 并找到应用场景,赚得盆满钵满。
李丰说左手理想,右手商业。回国做投资这半年,我发现很多年轻的科技创业者,他们很纯粹,有理想充满热情,就是想做成一些事情。他们成长于中产阶级的家庭,快速致富不是他们的创业原动力。这很难得,因为理想决定了一家公司的上限。如果创业者的理想比较小,肯定做不成 Google、Amazon 这样的公司。我曾经不太看好亚马逊,因为它一直在亏损。但是,后来它做了 AWS 云计算,现在又在发射火箭,这些布局让我觉得这家公司真的太牛了。
我很欣赏这些年轻有理想的创业者。他们选择 all in 来创造价值、提高效率。作为一家基金,我们投资这些科技公司,应该尽力帮助它们,为它们提供各种资源。如果下一轮它们的估值翻了几倍,希望其中也有我们的功劳。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至其他公众号、网站、移动端 App,请回复 “转载” 了解转载规则,并联系「峰瑞资本」获得授权。
❶ 峰瑞资本深科技系列报道
一手对谈:13位中国最强 AI 达人对话 AlphaGo 投资人(下)
一手对谈:13位中国最强 AI 达人对话 AlphaGo 投资人(上)
❷ 你还可以点击下面的关键词了解峰瑞资本的基金机制,以及峰瑞资本出品的行业报告、投资笔记:
体育报告 | 跨境电商报告 | 医疗报告 | 家居电商报告 | SaaS 报告
O2O | B2B 投资 | 互联网金融 | Growth Hacking | 供应链管理 | 品牌打造
官方 BP 通道:BP@FREESVC.COM